就此,颉利可汗便一直留在了长安,李世民自然也没有苛待他,而是封其为顺义王,享受该有的待遇。搜索本文首发: 看书猴 kanshuhou.com
颉利可汗在长安安稳的生活了数年,这一日,长安的夜,如墨般浓稠,将一切都笼罩其中。颉利可汗卧于榻上,病榻的沉重与心中的苦涩交织,让他难以入眠。他毕竟是草原上的雄鹰,这种安逸的日子,终究还是让他心绪混乱,身体也逐渐垮了下来。他的思绪如脱缰之马,在往昔的岁月中肆意驰骋,回忆如潮水般涌来,将他淹没。曾经,他也是草原上的雄鹰,在广袤的漠北大地上,挥舞着权力的缰绳,号令四方。漠北铁骑,蹄声如雷,所到之处,皆为之震颤。他的威名,在大漠南北回荡,无数部落俯首称臣,进献着珍宝与美女。那是何等的荣耀与风光,他以为,这样的辉煌会永远延续下去,他的帝国会如那屹立不倒的雪山,千秋万代。记得初登汗位之时,他意气风发,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与野心。他渴望着拓展漠北的疆土,让漠北的旗帜在更广阔的天空下飘扬。于是,他将目光投向了那富饶的大唐。当时的大唐,虽已初露盛世之象,但在他眼中,不过是一只待宰的羔羊,坐拥无尽的财富,却缺少足够的武力来守护。他不顾一些大臣的劝阻,毅然决然地发动了对大唐的战争。第一次挥师南下,那场面至今仍历历在目。漠北的铁骑如同黑色的洪流,奔腾而过,扬起漫天的沙尘。他们踏破了大唐的边关,烧杀抢掠,无恶不作。看着那些惊恐的大唐百姓,他心中没有一丝怜悯,只有征服的快感。他以为,大唐的江山,很快就会成为他的囊中之物。然而,他错了。大唐并非他想象中的那般不堪一击。李世民,这位年轻的帝王,有着超乎常人的智慧与勇气。渭水之盟,那是他人生中的一次重大转折。面对李世民的镇定自若,面对大唐军队的严阵以待,他心中第一次涌起了一丝恐惧。尤其是凌云军团的存在,时时刻刻威胁着他的大后方,凌云,李靖,李绩等大唐名将,更是神出鬼没,让人心中没底。那一刻,他意识到,自己遇到了真正的对手。很多人以为渭水之盟,是大唐的无奈之举,可是,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,当时也是不得已而为之。此后的日子里,他继续与大唐周旋,不断地发动小规模的战争,试图消耗大唐的实力。然而,他的努力却如同蚍蜉撼树,大唐在李世民的治理下,愈发强大。凌云军团更是数次给予漠北骑兵巨大的打击。而他的漠北帝国,却在内部的纷争与外部的压力下,逐渐走向衰落。终于,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,他迎来了人生中最惨痛的失败。定襄一战,大唐的军队如猛虎下山般勇猛无畏,一举攻破了他所有的防线和防傲。他仓皇逃窜,如同丧家之犬,曾经的威风荡然无存。最终,成了大唐的俘虏,成了凌云等人的军功。初到长安,他心中是怨恨与不甘的。他恨,恨李世民,恨凌云,恨大唐的将领,恨大唐的军队,更恨自己的无能。他觉得自自己时运不济,从高高在上的可汗,沦为了阶下囚。 随着时间的推移,他在长安的生活让他渐渐有了一些不一样的感受。李世民并没有将他当作阶下囚对待,反而给予了他一定的礼遇。他在长安的府邸中,看到了大唐的繁荣与昌盛,看到了百姓们安居乐业的生活。他意识到,自己的野心和贪婪,不仅给大唐的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痛苦,也让漠北的百姓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。如今,他躺在病榻上,生命即将走到尽头。回想起自己的一生,心中满是悔恨。他后悔自己当初的冲动,后悔自己没有听从反对将领的建议,与大唐和平相处。如果当初他能与大唐友好往来,或许漠北不会如此迅速地走向衰落,或许他的百姓们也能过上安稳的生活。就在这时,他的几个亲信属下阿史那思摩等人悄悄来到了他的病榻前。阿史那思摩等人,倒是没有做闲散之人,李世民给予他们很好的待遇,并且放手让他们带兵,所以,这些年的对外战争中,这些人也有不小的军功。看着他们那熟悉而又憔悴的面容,颉利可汗心中一阵酸楚。他挣扎着坐起身来,用微弱的声音说道:“诸位,我这一生,征战无数,却落得如此下场。如今我命不久矣,有些话,我必须要对你们说。”“我们与大唐的战争,是我一生最大的错误。大唐的强大,并非我们所能抗衡。我们的野心,让无数的百姓失去了生命,让我们的家园满目疮痍。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终生免费,永无广告!
不想错过《大唐之混世异姓王》更新?安装狐恋文学专用APP,作者更新立即推送!终生免费,永无广告!可换源阅读!
放弃
立即下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