凌新月的豆腐坊筹备当中,她家的新房子也终于赶在立秋前一日竣工了。
盖房子是件大喜事,总应该做点什么庆祝活动。
当晚,马氏就送来了一挂鞭炮,一个崭新的木头脸盆。
说是给凌新月盖新房子的礼物,
“明天就要搬进新房子了吧?鞭炮是一定要放的。”
“讲究个红红火火,热热闹闹!”
“还有这脸盆,算是给新家添一个新家什,都是有讲究的。”
凌新月收下贺礼,笑着请马氏进屋坐,“我不懂这些风俗。”
“多亏婶子为我操心,还劳烦我叔今日跑城里买这些东西来。”
马氏拍着凌新月的手背,说,“说了把你当我们自己家孩子一样。”
“你说什么劳烦不劳烦的话,可是见外了啊。”
两人说笑着进屋坐下,马氏问,“明日怎么弄,你可想好了?”
凌新月点头,“我在县城糕饼铺定了三百个红豆馒头。”
“三百个红糖炸糕,怕不够用,还备了几斤花生酥糖。”
“明早李章他们就给我送来。”
照当地的风俗,乔迁新居,或者家里翻新房子,都要向乡邻们有所表示。
也算是借这个机会感谢大家平时的关照。
不过通常不用像红白事那样大摆筵席。
只需在自家门前散发一些炸糕、糖果之类的,聊表心意,也让众人讨个彩头即可。
凌新月仍有些不放心,问,“婶子您看,这些能够用么?”
马氏笑道,“已经够多的了。”
“咱们村别说按每家每户算,就是按人头算,也够分了。”
凌新月说,“您这么说我就放心多了。”
“总怕订的少了不够吃,到时候让人觉得我失了礼数。”
马氏说,“这其实就是个意思,图个好意头。”
“大家拿了彩头,一起热闹热闹,高兴高兴。”
凌新月微笑颔首,“明白了。”
四个崽子这会儿就坐在旁边,边收拾他们明日各自要搬去各屋的东西。
还不忘竖着耳朵听大人们说话。
张智忽然自告奋勇道,“娘,明儿我们下学之后。”
“我把我们学堂的同窗,还有夫子们全都请过来,怎么样?”
“保证给咱们家弄得全村第一热闹!”
凌新月笑说,“可以啊。”
“这点小事,你就自己做主吧。”
张智高兴地嗷呜一声,跳起来摇晃张铭,“大哥,咱们要把杏儿姐叫上!”
“还有你铁牛师父他们一家!哦,杏儿姐她爹娘也得叫上。”
“张黑宝就不要叫了,小饼他们几个肯定要请……”
张铭被聒噪的受不了,一把捂住傻弟弟的嘴,反手就将他按回了凳子上。
动作轻轻松松,干脆利落。
“好了,娘不是说你爱请谁随便。”
“反正明日咱家发的点心见者有份,谁路过都有。”
张智呆呆望着张铭,眨巴眨巴眼睛。
忽而再次兴奋起来。
“大哥!你现在好像变得更厉害了哎!”
“说起来智儿好久都没见过大哥跟人打架了。”
“竟然不知道大哥力气变大了,还能忽地一下把人按下去,动弹不得。”
张智激动地手舞足蹈,“太神奇了大哥,你现在揍我一下试试呗!”
“……”张铭嘴角抽了抽,忍无可忍道,“再不闭嘴。”
“我就要动真格的了。”
“像过去那样揍你屁股。”
世界一瞬间就安静了。
张意摇了摇头,对张禾叹道,“男孩子果然都是笨蛋呀,禾儿。”
小张禾似懂非懂,但她看了眼气呼呼的大哥,和低头鹌鹑一样的二哥。
好像明白了姐姐的话,果断点了点头。
次日,临近正午时。
村里的孩童们得知有热闹看,有好吃的。
无论是不上学堂的,还是刚下学的,都早早就聚集在凌新月家门口。
叽叽喳喳笑闹不觉,好不热闹。
马氏提前找人算了个良辰吉时,眼瞅着时间到了,忙催着凌新月放鞭炮。
因为凌新月如今在村里的人缘不错,随着鞭炮声响起,许多忙完了活计的大人也渐渐聚集过来,嘴里纷纷说着恭喜的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