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子发现,他很多疑问,宗政御都能给出很好的建议。
这一晚,兄弟俩甚至聊通宵。
皇帝得知了两兄弟的谈话,沉默。
德公公道,“恭喜皇上,太子贤良,宁王机敏,相辅相成,是大雍之福啊。”
“兄弟俩要一直这样好,那才是大雍之福。若是往后生了间隙……。”
皇帝没有往下说,这是他最看重的两个儿子,他当然盼着他们一辈子都兄友弟恭。
可有时候太子行事上不够果断,甚至有些软和,若是小人挑拨,偏听偏信,以后就不好说了。
如果宗政御的身体一直不好,那兄弟间也许能一直和睦下去。
可现在宗政御身体好了,再加上还有个手握重兵的外祖,宁州如今在宗政御的治下,又如此的兴盛。
皇帝一喜一忧。
喜的是宗政御这个儿子如此优秀,忧的是担心以后两兄弟反目成仇。
他觉得太子像他,性格上也像。
当初他就是偏听偏信,所以才怀疑毅勇侯狼子野心,甚至用爱去困住贵妃,让她屈尊冯氏之下。
这几年,皇帝每回想从前,对贵妃还是心有愧疚的。
后宫嫔妃千娇百媚,皇帝雨露均沾,却越来越空虚,再也找不到曾经的爱恋。
再也没有一个人,能让他如此的悸动,刻骨铭心。
“皇上放心吧,太子和宁王是奴才见过皇室最最好的兄弟了。”
德公公其实心里也不确定,毕竟还有个皇后在,以后太子和宁王的兄弟感情会不会一直好下去,也不好说。
“小德子,你觉得朕该拿冯氏如何?”
最让皇帝为难的便是冯皇后,如果可以,皇帝恨不得把冯皇后给杀了。
但冯皇后到底是太子生母,这才是皇帝顾忌的一点。
如今已经六年,可皇帝并不想让冯皇后回来,可他知道拖不了多久。
对皇帝来说,冯皇后的存在会影响太子和宗政御的兄弟关系。
可若是处理不好,也会引起太子的不满。
他压制冯家太久了,皇帝甚至不知道太子心里会不会有芥蒂,会不会是在演戏?
说到底,皇帝对太子也有了猜忌心。
德公公答不出来,若是站在皇帝的立场,德公公也不知道该拿冯皇后如何。
“奴才不知。”
“朕也不知。”
皇帝叹了口气,“从一开始就错了,今后且看吧。”
宗政御亲自来找皇帝,为冯皇后说话。
“父皇,母后在皇觉寺修行为大雍祈福,已过五年,儿臣请父皇准许母后回宫。”
皇帝看着眼前的儿子,“你不怨?”
“一开始怨的,怨母后,也怨母妃。甚至每回被体内的毒折磨痛苦时,无法原谅。可如今儿臣体内的毒已解,母妃逝者已逝,儿臣虽心有遗憾,却也不愿意皇兄经历母子分离之苦。”
“你可知,江山易改,本性难移,一旦冯氏回宫,影响的便是太子与你的兄弟情。”
“儿臣相信母后定已改过自新,再说有父皇在,皇兄与儿臣二十多年的兄弟情,亦兄亦父,亦师亦友,如果皇兄哪天对儿臣不满了,定是儿臣做的不够好。”
宗政御的话,直接就把皇帝感动了。
“御儿至纯至孝,重情重义, 朕愧对你们母子。”
皇帝心里不由难受了,他已追封燕儿为后,但为了区分冯氏和燕儿,儿子还是喊燕儿为母妃。
多好的儿子,多好的皇弟,可惜这样好的孩子,冯氏竟然不知道珍惜,还如此伤害。
想到此,皇帝更怨恨冯皇后了。
如果当初冯皇后换子,却好好对待,就没有那么多的事了。
可冯皇后善妒不容人,狠毒心肠,不配为后。
偏偏为了太子,皇帝却还得忍耐皇后。
“你如今不小了,从前你身子不好,朕也就不说你了。但如今体内的毒已解,身体康健,就算你不想纳妃,后院也该添人开枝散叶。”
听皇帝再提起他的婚事,宗政御这一回没有反感,他道,“父皇,儿臣心里有人了,等追到她了,再请父皇赐婚。”
皇帝激动,“是谁?”
这么多年了,还以为这个儿子要打一辈子的光棍了,没有想到心里有喜欢的人,这可真是太好了。
见着皇帝一副要立马赐婚的架式,宗政御忙道,“父皇也认识,便是糖宝,只是她才刚及笄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