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今因为阮棠还有王阮两家这些因素,三福四福的考试备受瞩目。
甚至会有一些人猜测,三福和四福也是宁王的大小舅子,宁王会不会放水之类的心思。
在这么多双眼睛的盯视下,三福四福的压力也不小,他们一举一动都在别人的视线里,所以不得有半点的差错。
不过三福还是抗过了臭号,成绩虽然不如四福,但也是中等。
到了院试,兄弟俩依旧保持着中上的成绩,拿下了秀才功名。
西北战事如火如荼的时候,科举考试,有人欢喜有人愁。
宗政御既要盯着科举,又要顾着战事的消息,也是忙的很。
宁州科举,宗政御是盯的很紧的,也杜绝下面的官员有泄题漏题,甚至出现科举舞弊之事。
这事关宁州的名声,宗政御是慎之又慎的。
而西北那边,宗政御原想过私下把永安长公主接回来。
但这个念头一起,宗政御便打消了。
永安长公主是和亲公主,就算要被接回大雍,那也是堂堂正正,风风光光的回来。
所以西域之事不能再拖了。
宁王府,每天来回无数的暗卫,阮棠真觉得宗政御当着封地王爷,却操着国事的心。
相比之下,平王就特别的悠闲。
平王妃出了月子之后,经常也带着孩子出来晒太阳,一家三口就总是到宁王府这里。
平王就经常跟着皇长孙和嘉嘉睿睿一起玩,完完全全一副含饴弄孙的样子。
这消息一传到了京中,皇帝心里不爽极了。
他虽然希望平王不要回京,不要掺和政事,一个摄政王的名声,他也不会再计较。
但平王在宁州,陪在他几个孙子女的身边,一副当亲爷爷的样子。
让他这个真正的皇祖父,情何以堪。
他的孙子都要被平王给拐了。
皇帝现在四个儿子,太子、七皇子、宗政御,还有替身容嫔所出的皇子。
容嫔所出的皇子还小,而七皇子也有儿子了,但不是嫡子,而是庶子。
皇帝对七皇子和小皇子都平平,最在意的两个儿子是太子和宗政御。
所以本来不愿意平王回京的,现在皇帝就频频催着平王回京了。
平王一连收到了皇帝的几封信,特别的无语,朝着平王妃道,“宗政鸿最小心眼了,这是怕本王拐了他的儿孙呢。”
平王妃微微一笑,没有对此事多言 ,但也问着平王,“我们何时回京?”
“在这里不好吗?”平王挺喜欢宁州这里的,或者喜欢宁王府这边。
他每天抱着女儿去宁王府的游乐场晒太阳,和皇长孙还有龙凤胎一起在草地上玩,多好啊。
“自然是好的,只是我们在这里待这么久,也打扰御儿和糖宝。”
平王妃是非常乐意在这里的,甚至不想回京,可心里总怕打扰儿子儿媳,给他们添麻烦。
毕竟平王的身份,皇帝肯定是最在意的,且皇长孙又在这里,平王妃都觉得阮棠难做。
“月底启程吧。”
平王话一出,平王妃一愣,“这么快。”
“再迟些,天气就热了。”平王其实也觉得现在启程都不合时宜。
现在五月份了,夏日回京,正是天气炎热之时。
可再晚一些,入秋天气又凉,而且秋干气燥。
也倒没所谓,但孩子小,平王总要顾虑一二。
到了冬天,天气冷,甚至还会下雪,就更难走了。
所以最好的时间是开春的时候,但孩子还太小。
夫妻俩和宗政御还有阮棠提的时候,宗政御和阮棠便劝着他们明天开春的时候再回去。
现在孩子还小呢,不适合远行。
最终平王和平王妃还是被劝住了。
皇帝那边收到了平王不愿意回京的消息,又喜又忧。
他朝着太子道,“宁州真有这么好,你平皇伯去了宁州都不愿意回来了。”
“是弟妹医术好,平皇伯孩子小,留在那里也放心一些。”
太子不由想到了自己的儿子,听说儿子现在很聪明,不仅会说话,还会教龙凤胎背诗读书。
太子心里也欢喜,可儿子不走路,还是让他愁。
“康儿之事,你也别太心急,慢慢来,会好的。”
皇帝心里也叹了口气。
“儿臣知道。”
太子也知道这事急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