阮庆生死了,唐婆子知道后也只是哦一声,早就是陌生人了, 阮庆生富贵贫穷,死活也不关她的事情。
唐婆子现在操心的是老御史的身体,操心着小儿子,操心着儿孙的事情。
人上了年纪了,渐渐老了,身体机能就会退化,各种毛病就会出来了。
也是意识到父母年迈了,小胖叔特别的懂事,不像小时候那样的顽皮捣蛋了,他乖乖的读书习武,努力朝着父母的期望去努力。
阮棠在京城都听说小胖叔瘦了,当即写信回去给唐婆子,希望不要给小胖叔太大的压力。
小胖叔现在正长身体的时候,如果逼的太紧,让小胖叔压力太大,到时候厌学,就麻烦了。
她还写信给小胖叔,开导鼓励。
别人都觉得小胖叔是老御史的儿子,老御史是状元及第,小胖叔以后也会是个状元。
小时候还好,但如果长大,还是这样,这无形给小胖叔很大的压力的。
所以阮棠也写信和小胖叔交流,开导鼓励。
明年五福也准备下场考试了,现在五福是承恩公世子了。
五福可以不用去参加科举,但他还是想试试,证明一下自己。
大家对五福要求很低的,甚至没啥要求,毕竟五福不用努力,有个皇后嫡亲姐姐,以后继承爵位,直接躺平享福就行了。
第二年开春五福参加科举,备受瞩目。
整个普昌县都知道五福的身份,本来五福没什么压力的,一下子集中了这么多的视线,压力就来了。
县试、府试、院试,五福都通过了,但成绩只是中等。
但五福也很开心了。
阮有林和杨四娘也特别的兴奋。
到了八月秋闱,五福考了不错的成绩,中上。
“五福,你进京不要去麻烦你三姐,她在宫中规矩多,你去了也不方便。有事你找你二姐,不然找你四叔……。”
杨四娘和阮有林叮嘱着儿子,这心里多少不放心的。
而且五福还没有订亲,杨四娘这心里又犯了愁,不知道该给儿子找什么样的媳妇。
四福到现在都还没有娶妻,外放西南之地,管也管不到他。
大家都担心着四福的终身大事,连出嫁的福宝也经常写信去问。
福宝嫁到了宁州望族乔家,乔家祖上出过宰相的,如今虽然不如几百年前兴旺,但子孙代代读书做官,依旧清贵门第。
可这样的人家,规矩很大,而且很古板。
福宝这门亲事是自己选的,但也谈不上后不后悔,当初冲着丈夫的家世和颜值才华嫁的。
但丈夫不科举,也不入仕,却依旧醉心于学问,吟诗作对。
风花雪月,不识人间烟火。
福宝欣赏着丈夫的才学,也支持着丈夫,所以夫妻俩感情还不错。
福宝又生了个儿子,地位也稳固。
本来她是小儿媳,嫁妆丰厚,如今家世也拿的出手。
而且因为是阮棠这个皇后的堂妹,所以福宝也很得乔家看重。
可乔家规矩太多了,进门后要背厚厚的族规家规,除了早晚必须向婆母请安之外,言行举止,甚至生活上做什么都有一套规矩。
泡茶也有一套程序,吃饭进食等等都有。
福宝在乔家待的都有些窒息感,她也在京城待过,见了不少世面了,感觉京城,甚至皇宫里都没有乔家的规矩多。
所以福宝就一直游说着自己的丈夫去普昌县稻香村住一段时间。
乔公子在家里待久了,也同意去别地方看看。
乔家人也没有反对,但婆母安排了丫环婆子跟着他们,反正就是离开家,也要守着规矩,在外一言一行都不能给乔家丢脸摸黑。
福宝回到了稻香村,还是忍不住和唐婆子私下吐糟,学乔家的规矩太累了。
唐婆子也点了点头,“当初觉得乔家规矩好,可现在看来太过于板正了。”
唐婆子也没多说,听着福宝的话,也觉得乔家人的生活很无趣。
让名声给困住了,一举一动都矫枉过正。
福宝带着幼儿还有丈夫,回了稻香村住着,感觉身心都特别的放松。
唐婆子看着孙女婿,长的好,气质也好,可整天除了自己的学问,什么事也不管,不操心。
她心里一叹,也不知道福宝是否嫁对了人。
阮棠在宫中听闻了乔七郎之事,感觉和永安长公主的附马有些相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