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九十七章 拦花轿(1 / 2)

下载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终生免费,永无广告!

第三百九十七章 拦花轿

李老六连忙做出保证,“大姐,你们放心,我会对秋梨好的。_¥.3/?8?{看+书!°网_ °-o首^£发.$*”

陈远志微微一笑,“大姐,二姐,你们放心,有我在,他不敢的。”

这话是用开玩笑的口吻说出来的,四周的人都笑了,但是没有人怀疑他的能力。

就算李老六不是本村的,陈远志想整他有的是办法。

李老六连说不敢,陈秋梨则下意识的看向陈远志,只见他面带笑容,眼神中充满了自信与鼓励的光芒,不由得安心了许多,擦了擦眼泪说,“我知道。”

正说着,忽然响起两声惊天动地的响声,这是男方在放铳。

铳是一种老物件,通常是两管或者三管,里面装上土制的火药和炮捻,在迎亲等环节鸣放“铁铳”,通过声响增添喜庆氛围,寓意驱邪、热闹。

和鞭炮类似,但是劲更大,放的时候震耳欲聋,哪怕是捂着耳朵,都能震的嗡嗡响。

这时候放铳,代表着催促上轿的意思。

玉竹脸色微变,低声说,“秋梨,该上轿了。”

陈秋梨眼眶再次湿润,闷闷的叫了一声,“大姐!”

玉竹温婉的笑了笑,“去吧,这是喜事。”

“嗯。”

新娘子上了轿,还有把轿门的。?/卡&卡?小?1说ˉ网-§ .更o?^新D:§最?全′

把轿门的正常来说都是娘家侄子,但陈远志还没有结婚,只能从亲戚朋友那里找。

陈远志决定让狗剩家儿子顶上,狗剩他娘是搀家,周全和狗剩兄弟都是送客,有人照顾,不会有啥问题。

陈远志把车摇着,花轿启动,吹手边走边吹,嘀嘀嗒嗒,好不热闹。

出了村就不用吹了,到汤屋街继续。

当地的风俗就是这样,有人的时候就吹,没有人的时候就歇着。

就这样,走走停停,到官街已经十点半了。

刚进村不久,忽然有人拎了一条板凳出来,横在路中央。

有人大声吆喝,“唱一段,不唱不让走。”

这是当地的风俗,叫拦花轿,不要钱,但是要吹手表演一段,不然不放行。

于是只能停下来,由一个女的唱了一段戏。

吹手有很多曲目,红事和白事是不一样的。

红事一般唱“风雪配”,“大登殿”,“西厢记”等,都是比较喜庆的。

而白事一般都唱“秦雪梅吊孝”,“泪洒相思地”,“三哭殿”等悲剧。

今天唱的就是“风雪配”,陈远志以前不爱听戏,但是时隔多年,居然觉得挺有滋味的,于是也饶有兴趣的听了起来。

拦花轿的人倒是挺自觉,唱了一段就放行了,但是往前走一个路口,又有人拦,只能接着唱。?)?兰[!兰*=?文?×&学/ ?首·&^发+

就这样走走停停,总共不到二里地,走了快一个小时还没到地方,周全有些着急了,凑到陈远志跟前,小声说,

“陈皮,走的太慢了,怕是会影响吉时。”

陈远志抬头看了看日头,说道:“你跟男方夹毡的说一声,等这段唱完,别吝惜烟,多给周围的人散散,另外叮嘱放炮的和放铳的,及时放几个,让他们放行。”

陈远志不认为自己迷信,但事关二姐的幸福,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,必须在吉时按时下轿,完成婚礼。

夹毡的是男方的叔或伯,相当于迎亲的主事人。

夹毡通常是红毡,主要作用是在新娘上下车时,将红毡铺在地上,避免新娘脚沾泥土,同时象征着“红红火火”。

夹毡的行为既体现对新娘的尊重,也寄托了对新人婚姻美满的祝福,是当地婚俗中传递美好愿景的仪式性环节。

夹毡人还得看着时间,吹手几时吹,都要受他暗示,总之是不能耽误吉时。

于是周全上去和夹毡的嘀咕了几句,夹毡的表示明白了,随即偷偷把放炮的和放铳的叫过去,叮嘱他们眼色放活点,该放炮放炮,该放铳放铳。

因为放的时候多少有些危险,人们都要远远的避开,花轿趁机启动,加上不停的散烟,终于准时到达目的地。

到地方之后,还要继续演奏,有很多人跟着看热闹。

男方的迎宾早就等在门口,但并不是等着送客,而是在送客即将到来时,到路口迎接,然后再一起走回去,以示尊重。

到了家门口,送客被迎进去,吹手则停在门口,继续吹。

这一次演奏时间会稍微长一点,但是有专人盯着,

不想错过《重生1982:从摆地摊开始走向巅峰》更新?安装狐恋文学专用APP,作者更新立即推送!终生免费,永无广告!可换源阅读!

放弃 立即下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