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7章董卓大封官,谋划刘复(1 / 2)

下载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终生免费,永无广告!

不过桥冒并没郁闷几天。`比*奇~中~文/王. ~已?发′布`蕞/辛,章\結.

永汉元年(189年)的洛阳。

“宣袁隗——”宦官的尖嗓撕破死寂。

司徒袁隗踉跄着跪下时,看见董卓手里的竹简上,自己的名字从“司徒”改成了“太傅”。

三天前,他还是大汉的三公之首,此刻却要接过这柄象征“共录尚书事”的玉圭——董卓自封相国,却把他推到“太傅”的虚位上,明摆着用袁氏的招牌镇住满朝文武。

“韩馥,原是御史中丞吧?”董卓忽然扭头问身后的李儒,指甲敲了敲竹简,

“让他去邺城,任冀州牧,记得把他的家小留在洛阳。”

阶下的韩馥浑身一震。他原本在中央做言官,此刻却要去冀州当州牧,这真可谓恩同再造了!只见韩馥快步上前,扑通一下跪在董卓脚下,

“馥,谢过太师再造之恩!必肝脑涂地报答太师!”

韩馥本是袁氏门生,董卓把他打发到关东,也是想缓和一下和袁氏的关系。

它自己本来都是袁氏的狗,深知袁氏在天下的影响力,不和袁氏搞好关系,这天下安稳不了。

提拔韩馥也算是用袁氏旧部盯着袁绍。

既压制袁绍,又不和袁家撕破脸皮,董卓简首要为自己这聪敏的大脑袋点赞了。!g+u+g+e\y/u_e!d?u·.?c.o?m·

韩馥叩谢董卓之后他偷瞄一眼袁隗,却见老上司的袍袖在发抖,玉圭角磕在青砖上,发出细碎的脆响。

掌灯时分,董卓的狼毫在竹简上划过“兖州刺史刘岱”的名字。

此人原本是侍中,天子近臣,此刻却被打发去兖州——董卓记得,

刘岱没兵,却顶着“刘氏宗亲”的名头,正好用来镇抚关东郡县。

“东郡太守桥瑁……”李儒忽然开口,

“他之前是兖州刺史,去年还在酸枣修城防,主公把他从州级贬到郡级,不怕他生怨?”

董卓冷笑,笔尖在“桥瑁”二字上戳出个墨点:

“刺史变太守,实权大了不少,又不是州牧。东郡挨着黄河渡口,让他盯着袁绍的渤海郡。”

他忽然想起什么,又添了句,

“给刘岱的诏书上写清楚,让他到任后先夺了桥瑁的兵权——这老东西在兖州待太久,底下旧部怕是不少。”

案头摆着七方新刻的印绶,从“豫州刺史孔伷”到“陈留太守张邈”,

每个名字背后都有竹简标着原职:孔伷原本是九卿之一的光禄勋,如今去豫州当刺史;张邈更有意思,他本是“八厨”之一的名士,之前赋闲在家,董卓却突然任命他做陈留太守——陈留是兖州要地,粮道枢纽。¢精,武′暁`税·枉, *吾?错?内*容,

“最有意思的是这个。”董卓拎起“渤海太守袁绍”的印绶,金印上的“袁”字在烛火下泛着冷光,

“袁本初去渤海做太守——渤海挨着冀州,韩馥要是管不住他,我再派王匡的河内兵去‘帮忙’。”

李儒看着案头堆积的任命状,忽然发现所有被册封的人,原职不是中央文官,就是赋闲名士——董卓把这些没根基的人扔到关东,看似委以重任,实则是用“新官”掺进地方旧势力里,让他们互相咬杀。

次日,城门口排满了送别的人,韩馥的车队最先出城,刘岱孔伷(zhou)紧随其后,韩馥马车上的“冀州牧”幡旗被风吹得歪向一边,他掀开帘子,看了看聚集的人群,有不少给他送别的,少不得和大家惜别一番。

刘岱孔伷皆是如此。

而此时董卓书房里,董肥肥正和李儒商量对付安东将军刘复。

刘复实力强大,李儒不建议招惹,但不搞一把董肥就是不死心,实在是当年剿灭广宗黄巾的时候,刘复给董卓的阴影太大了。

想当年,它走通多少关系才得到剿灭黄巾总指挥的职位,结果几个月下来损兵折将,连个屁的成果都没有,到刘复去的时候,不几天就破了黄巾,擒获张宝射杀张梁!

刘复的牛逼反衬它董卓无能,让它不舒服了好几年。

眼见董卓一定要折腾一下刘复,李儒劝阻不住的情况下只能尽力的想主意。

片刻之后,李儒建议董卓,任命刘复并州牧,征北将军,把他调离经营好几年的青州,如果听命正好调离老巢,如果不听,那就是不尊皇命,别人对付他时就可以打着替天行道的名号,收拾他这个乱臣贼子。

虽然作用不大,但能恶心一下刘复,董卓还是很开心的。

过了一会儿,董卓问李儒

不想错过《穿越三国,我窃取宗室身份》更新?安装狐恋文学专用APP,作者更新立即推送!终生免费,永无广告!可换源阅读!

放弃 立即下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