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生奶奶家这个年节也过得很好。
除夕夜时,张福财豪迈地买下半头猪。
把两个分家出去的兄弟,以及他们的全家人都请回来,陪着老娘吃年饭。
因为他们家库存的花生全部都卖出去了,这是大喜事。
三种口味的炒花生,在村口小卖铺前面摆出摊子。
当天炒多少就卖多少。
因为花生新鲜,炒的又香又脆,口味也多,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。
从开始摆摊,不过短短四日,他家所有存在地窖的花生就都卖完了。
正值农闲之际,张福财的老婆秦氏看这势头好。
她不甘心就这么放过赚钱的机会。
又大着胆子让儿子到她娘家村子进货,拉了三大车花生回来。
事实证明,秦氏做这个决定是对的。
全家人齐心协力,围着炉灶忙碌,一直卖到了除夕前。
炒货摊子与凌新月的豆腐坊同一日歇业。
所有花生都卖完了,他们还赚到了有生以来,过去从未想过的数目……
秦氏和张福财两口子一直没忘记凌新月的恩情。
等到大年初四,亲戚都走的差不多了,他们马上提着一盒点心,到凌新月家登门拜访。
凌新月把客人请进屋,让座倒茶,笑道,“福财叔和婶儿是长辈。”
“理应我去看你们和花生奶奶。”
“大冷天的劳你们跑一趟,倒是让我心里过意不去。”
秦氏见她明明有恩于他们,却从不将那些放在心上,反而对他们依然处处礼敬。
心中不由将原有七分的好感,满到了十分。
秦氏真心实意道,“不瞒新月,多亏了你出这个主意。”
“我们不但把娘留下的花生豆卖出去了,还赚了不少。”
“想到开春青黄不接的时候,我这心里也不似往年那样慌了。”
凌新月道,“我也只是随口说了点想法而已。”
“能有这么好的结果,还是靠你们自家人主意正,有这个本事。”
秦氏笑了笑,与丈夫对望一眼。
凌新月见她似有犹豫之色,说,“婶子有话直说,在我这没啥顾虑的。”
秦氏颔首,“对,以后咱们两家就是自己人!”
她吸了口气,下定决心问,“你觉得,这炒货生意,还能不能继续做下去?”
凌新月如实道,“要是还在咱们村摆摊的话,怕是不能。”
“普通人家,大都年节时才舍得买这些零嘴吃,您也是知道的。”
张福财急忙点头,对妻子说,“是啊,我就说,这做生意哪有多简单的?”
“过年时赚些钱就够了,你还是早点歇了这么心思,好好过日子吧。”
秦氏的神色虽然有些失落,却没有太大的动摇。
她先看了眼丈夫,说,“我如今就是在好好过日子!”
然后又面朝凌新月,正色道,“若是到城里租个铺面,专门买炒货,十两银子的本钱够不够?”
张福财惊的差点站起来,“你说啥?”
这次他们卖炒货也没能赚到十两银子。
秦氏所说的这个数目,应该是她赔上所有嫁妆,还有他们两口子这些年压箱底那点钱,总共加起来的。
凌新月看看这夫妻俩,男人做事谨慎老实,反倒女人颇有些闯劲。
她只能如实说,“若是在西大街那边租个小铺面,应该够了。”
“不过我并未关注过炒货生意这块。”
“具体县城有多少做炒货生意的,价钱几何,是否再有可为。”
“这些都得你们自己去实地观察后,再慎重决定。”
最终,秦氏离开凌新月家时,还是相当满意的。
她对未来踌躇满志,但反观张福财,却有些忧心忡忡。
凌新月很明白,就算是帮助别人,也应该讲究分寸。
别人家的事,又是与钱财有关,她不能给出任何具体的建议。
接下来的路,还得当事人自己一步步去探索,去决定……
度过了一个舒服的年节之后,又经历了大半个月的寒冷。
沉睡了一冬的张家村终于被第一缕春风唤醒。
村里到处充斥着娃娃们的笑声。
大人们纷纷扛着农具下地,这青黄不接的时候,更应该不误农时。
被寒冬困在家里的老人们,也能走出